1. Landing
  2. /
  3. Blog
  4. /
  5. Mental Health Publications
  6. /
  7. Dr. Yeoh Seen Heng
  8. /
  9. 愈逃避愈恐慌 认知行为疗法 引导患者纠正偏差

愈逃避愈恐慌 认知行为疗法 引导患者纠正偏差

我没有慢性疾病,但一直饱受焦虑症和恐慌症困扰。
2018 年,当时我前往咨询精神科医生,随后医生开了2种药物,分别是羟哌氯丙嗪(perphenazine 4mg)和氯硝西泮 (clonazepam 5mg),分量是早晚各半粒,在服药后情况有所好转。

到了今年,我的焦虑症和恐慌症再次发作,于是再次前往咨询医生。这次所开的要除氯硝西泮,也增加舍曲林(sertraline 50mg)及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m 10mg),皆是睡前吃,分量是氯硝西泮一粒,后两者皆半粒。

Q1:请问以上的药物吃多是否会有副作用呢?
Q2:请问是否有其他方法来应付焦虑症及恐慌症呢?

医生解答: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是泛指以病态及过度忧虑为主的疾病,其中包括你所说的恐慌,还有其他焦虑症如广泛焦虑症、社交焦虑症、特定性恐惧症(如打针和动物)等。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它与一般日常的焦虑感有所不同的,单纯日常焦虑的心情通常会在解决了产生压力的事件后便会自然消失,而焦虑症与一般焦虑有所不同,包括以下:

  1. 焦虑症患者所感受到的焦虑或担心往往都是很强烈和持续的
  2. 这种焦虑或担心能维持或反复很长一段时间
  3. 患者所忧虑的事项对一般人而言,并没有多大的困扰(如驾车、与陌生人交谈、在较小的空间)。
  4. 导致患者的社交、工作或其他日常生活及重要的生活功能(如睡眠、食欲、性欲、精力或注意力等)受影响。

你在来信中所提及的恐慌症(panic),是指一个人在没有特殊原因的状况下突然感受到强烈的恐慌感,并可能伴有导致心悸、出汗、身体发抖、头晕、窒息和哽塞的感觉,恐慌症可视为自己吓自己。

除了生理反应之外,恐慌发作还包括心理层面的症状,例如害怕失控或在众人面前“发疯”、感觉到身体与外在环境异常,害怕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感觉。

这种重复性恐慌的发作会导致患者一直担心不知何时会有下一次发作,因此患者会很刻意逃避他们认为会增加恐慌发作的地点或活动(如避免运动、塞车或去人潮多的地方)。

一般上如有需要,精神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去进行一些相关的身体检查,以排除一些身体疾病(如甲状腺亢进)所引起的症状。

在了解焦虑症和恐慌症的症状后,接下来让我解释造成这种障碍的心里机制,这对于心理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这个心理认知原理认为造成恐慌症发作的刺激,虽然有可能是从外在开始的,但更多时候造成恐慌发作的刺激其实是内在产生的。

认知原理把恐慌发作归咎于患者,很容易把身体的正常感受误解为危险的信号开始。而这些信号就进而引发害怕的情绪并因此联想到灾难性的后果(如心脏病,死亡等)。

这里以“呼吸急促”作为一个例子。假设一名患者发现自己的呼吸稍微急促了,这时候要是他把这个内在“信号”视为一个“威胁”,脑海里就会浮现类似“呼吸急促是个危险的征兆”的想法。

这时,把“呼吸急促”视为危险的想法就会接着引起强烈焦虑的状态,而强烈的焦虑状态又会引发更多更强烈的自然生理反应,如气喘更快、心跳更加速、冒汗等,在这样的状况下,患者很有可能便会把这些一系列的感受误解为灾难的开始,误认为呼吸急促是即将停止呼吸的证明,并且造成死亡。

这样一来便产生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即患者感到害怕→呼吸越急促→联想到死亡→患者更害怕→呼吸更急促→加深对死亡的恐惧→症状更明显等,最终造成恐慌症发作而一发不能收拾。

此外,患者一般在恐慌发作后还会采取一些负面的逃避行为。例如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时,就会尽量避免让自己做运动或一直闹着要去医院寻求治疗,因为在他眼里这样做就能避免所谓“危险”的后果出现。然而,正是因为使用逃避行为才会一直加强日后焦虑的程度。

以下是针对你所提出的问题解答:

A1: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焦虑症都需要药物治疗,一般而言会视焦虑症的种类、严重性或个人选择而决定。

从西医的角度而言,焦虑症的成因可能与脑内作为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的失调有关系。通过一些“治本”的药物可以直接调节及平衡脑内的神经递质浓度来达至减缓焦虑症的症状。

这些药通常以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为主(SSRI),如你在来信中所提到的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其他类似的药物还包括较强的血清素或去甲肾上腺素摄取抑制剂(SNRI),如度洛西丁(duloxetine)等。

一般这些药物作用较缓慢,可能要1至2周才感觉到其效果。但这些药物都会相对安全及较少副作用,除了早期服用会有少部分经历肠胃不适、轻微头痛、失眠等症状,但一般会随着时间或分量的调整而消失。

对于这种血清素类别的药物,应用的多寡及种类需视个案而定,一般以最低有效分量为佳,如果有效,这些药物应服食至少6个月,而服食时间多长与疾病的严重性有关。

当然有些精神科医生也可能在有需要时应用一些较强的其他类别精神科药物,但需衡量其利与弊,此外,你的医生可能会在早期阶段应用类似镇定或安眠的药物,如苯二氮平类(benzodiazepines)。如上文所提到的氯硝西泮,这类药物的強处是作用效果快,嗜睡性好,对失眠的人更喜欢这类药物,但长时间服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及失效(tolerance),并且对于年长者需要注意或有跌倒及记忆力问题等,因此对于应该服食这类药物多久的问题,最好你能与你的医生先商量其利与弊,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20191117_DrYang
杨申兴医生(精神科)

A2:除了药物以外,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CBT)也是一个能有效应付焦虑症及恐慌症的方法。

如上文所言,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在于纠正因偏差的想法所引起的恐慌及减少“逃避行为”所加速的恐慌,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心理治疗师能引导患者以一个不同的思考方式来面对日常诱发恐慌的症状,比如呼吸稍微急促真的有危险吗?从而让他们对自己的症状有更明确和正面的了解以减少焦虑的出现。

此外,心理治疗师也可能同时指导患者一些放松身体的技巧,如腹式呼吸训练或肌肉放松的技巧,好让患者能有效的面对自己的症状,并渐渐地不再依赖之前所使用的逃避行为,有些患者会选择心理治疗再配合药物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最后,给予恐慌症患者的一些忠告。

  1. 考虑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以排除身体因素所引起的焦虑症状,如果检验结果正常,那就无需没玩没了的进行相同的检验,以免增加焦虑感。
  2. 认清事实,即“适当”的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告诉自己,恐慌症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吓自己罢了。
  3. 对自己抗焦虑的能力要有信心。如果你已接受治疗,就利用一些所学到的方法来尝试克服面对所害怕的事情,循序渐进,一步一脚印,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克服恐慌症。
  4. 维持健康的生活,减少烟酒或咖啡、充足睡眠、适量运动、饮食均衡,如果适合,可以考虑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和阅读。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2020-10-25

Language

  • English

About Us

Klinik Pakar Dr. Yeoh & Dr. Hazli is  a mental health specialist clinic that provides 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services for the community. Our clinic has a team of qualified psychiatrists and clinical psychologists. We strive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mental health services to our clients.

Contact us

+603-9103 0388

+6012-244 0609

31, 31-1, Jalan Damai Niaga 1, Alam Damai, 56000, Cheras, Kuala Lumpur

Contact us


+603-9103 0388

+6012-244 0609

31, 31-1, Jalan Damai Niaga 1, Alam Damai, 56000, Cheras, Kuala Lumpur